欢迎光临华尔街财经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房产

从“小红楼”到新的莘庄站,从沪闵路两侧成片农田到……这是你我的记忆与展望!

【编者按】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。75载栉风沐雨,75载春华秋实。回首往昔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。

历史镌刻辉煌,时间见证不凡。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,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莘庄镇特别推出“燃情岁月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专访,围绕交通、文化、生活等话题,建立起两代人的沟通桥梁,共同讲述75年来莘庄的发展巨变。本期,我们邀请到两位“行家”,分享各自与莘庄交通发展的那些故事。

从出行靠走到骑上自行车,从挤公交车到地铁出行,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,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,再到飞机出行……75年来,莘庄人的出行方式经历了“出门靠走”到“说走就走”的巨大改变,莘庄的交通发展经历了一次次“加速度”。

黄金全:自行车一骑就是20年

20世纪80年代,莘庄大部分地区都是广袤的农村,家家户户以耕作为生,兼养着猪、羊等家畜。我家也不例外,养了二十几头猪,它们不仅是家中的经济来源,更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所在。然而,在这希望的背后,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。


猪饲料,看似简单,却成了我们家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。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,普通的饲料尚能勉强维持,但想让猪茁壮成长,特殊的猪饲料是必不可少的。这种饲料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数量有限,需要提前预订。为了能让自家的猪吃上最好的饲料,我不得不踏上一条漫长而艰辛的“夜行之路”。

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,我已悄然起身,迎着凛冽的寒风,踏上了前往市区南京东路的“征途”。凌晨两点,当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睡,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远处零星的灯火陪伴着我,自行车便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。一路上,穿过寂静的村庄,越过空旷的田野,直到市区的轮廓渐渐清晰,黄浦江的波光在晨曦中闪烁,我才意识到自己已骑行了数十公里。


到达南京东路的时候,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,而等待我的,是那沉甸甸的两百斤饲料。将它们牢牢地绑在车后座,我开始了归途。这一路,比去时更加艰难,因为负载的增加,每踩一脚都显得格外吃力。

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黑夜与白昼之间,见证了无数次日出日落。春夏秋冬,风雨无阻,我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双手布满了厚实的老茧,但我深知这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为了家人不得不承担的责任。


直到快2000年的时候,时代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莘庄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我所在的明星大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。昔日的农田被现代化的设施所取代,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。我们家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告别了那个简陋的农舍和起早贪黑的养猪生活,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。

如今,当我站在窗前,望着窗外繁华的景象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。时代的发展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。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些骑着自行车买饲料的岁月,都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。

徐叶薇: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

当我踏入上海莘天置业有限公司的大门时,正值莘庄站上盖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。这不仅是莘庄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也是上海城市更新与空间利用的一次大胆尝试。莘庄,作为闵行区的心脏地带,上盖建设不仅承载着提升区域价值的使命,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无限憧憬。


2017年,莘庄上盖项目已经初见雏形。工地上,塔吊林立,机器轰鸣,工人们穿梭其间,忙碌而有序。我站在高处眺望,心中涌动的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。

项目采用的是TOD—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,同时利用上盖开发的居住和商业来平衡交通设施改造升级的投入。通过构建一个集商业、办公、居住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上盖平台,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,同时解决交通拥堵、城市空间紧张等问题,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

加入莘天置业后,我见证了莘庄上盖项目的逐步“蜕变”。莘天置业通过与国内外顶尖的设计机构合作,在保留莘庄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设计理念,使上盖项目既具有国际化的视野,又不失本土特色。无数次的反复推敲、调整方案,只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而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如何在不影响下方交通运营的前提下,安全高效地完成上盖建设。为此,施工团队特别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,比如模块化施工、智能化监控等,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。记得有一次,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,我们连续几个晚上召开紧急会议,邀请专家咨询,最终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。


对我们而言,莘庄上盖项目只是一个起点。城市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。因此,在项目运营的同时,我们也将着手规划新的项目,致力于将莘庄上盖的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城市区域,为上海的城市发展贡献更多的“莘天智慧”。

回望往昔,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的清脆铃声,回响在狭窄的巷弄间或广阔的田野小路,还是00后青年通过地铁轻松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,都是时代浪潮中出行方式迭代升级的生动注脚。

从泥泞的小路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在不断延伸的道路上,每一位莘庄人都以自己的足迹,勾勒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出行轨迹。

供稿:辛向荣(通讯员:徐钱佳)

编辑:张雨桐

初审:岳顺顺

复审:石思嘉

终审:刘垦博

特别声明: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“上观号”入驻单位授权发布,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,“上观新闻”仅为信息发布平台,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,请联系删除!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华尔街财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华尔街财经 hrj.shxwr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